全部資訊
一般資訊
招生資訊
演講資訊
獲獎資訊
獎助學金
徵才資訊
本所介紹
本所架構
教育目標
學生核心能力培養
師資架構
學生人數
畢業出路
研究組別
研究主題
研究室介紹
師資陣容
系辦成員
課程介紹
規章表格
成功大學
電資學院
電機工程學系
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通訊與網路組
        近年來,我國電腦與通信業蓬勃發展,一日千里,其產值已躍居我國最重要的產業、而且潛力無窮、且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另外,加上南科及國家電信技術中心的成立需要大量的人才,因此,本所將來以朝向尖端電腦與通訊之前瞻技術發展,國際交流合作之外,並結合南部產業學界,以提供南科必要之支援為目標,除了目前已有相當穩固的基礎外,擬定下列之研究方向與目標:
  • 多媒體通訊技術及系統
  • 雲端運算平台技術及應用
  • 無線網路技術及應用
  • 生醫感測及智慧型健康促進系統
  • 智慧型環境及互動技術
Tele-communic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Internet Technology
Network Security
Cloud Computing
Multi-media Application
Computer Engineering
蘇賜麟
莊惠如
劉光浩
郭文光
張志文
鄭光偉
賴癸江
蔡智明
張名先
斯國峰
蘇淑茵
楊竹星
林輝堂
李忠憲
黃振發
李忠憲
林輝堂
黃仁暐
楊家輝
陳進興
陳立祥
戴顯權
陳立祥
詹寶珠
陳中和
陳敬
謝錫堃
焦惠津
通訊與網路組
實驗室名稱:
媒體協調研究實驗室
指導老師:楊家輝 特聘教授
實驗室介紹:
媒體協調實驗室(MediaCore Lab)由楊家輝特聘教授所指導,成立於民國77年,已培育26名博士與91名碩士,目前成員有博士生4名與碩士生10名。實驗室專注多媒體訊號處理、壓縮。與辨識研究。近年來專攻3D影視訊與智慧多媒體技術的研究,以開發3D電視廣播及接收核心處理系統,智慧行動穿戴裝置,及智慧生活服務應用系統。本實驗室除致力於學術研究外,亦擁有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專利,與產業界有持續性之密切合作,並有多項技術成果移轉之實績。
實驗室名稱:
電磁研究室
指導老師:蔡智明 教授
實驗室介紹:
成立於1998年,主要著重於電磁相關的理論研究,以三十年長期的基礎研究為主,不作短暫三五年的熱門應用產品開發。研究項目包含微波工程與高速數位傳輸技術等,這包含了電磁場分析、電路模型建立、設計、以及高頻量測等相關理論的建立與實現。研究設備包含網路分析儀等微波量測儀器,以及市面上主要的電磁、電路模擬軟體等。我們不做昂貴又沒有學術價值的熱門商品開發,論文發表方面嚴守學術倫理,不將片段成果倡促發表,藉此增加發表論文篇數。
實驗室名稱:
雲端與網路安全實驗室
指導老師:李忠憲 教授
實驗室介紹:
CANSLab實驗室 (Cloud and Network Security Laboratory),原名高速網路實驗室(簡稱HSNET)。本實驗室專注在雲端網路管理及安全防護相關的研究與實務。主要研究重點涵蓋網路安全、網路通訊等領域,重要研究方向包括:雲端計算、數位鑑識、物聯網、彊屍網路、網路傳輸管理、車載網路運用等。本團隊理論與實務並重,除學術上於IEEE Transactions等知名期刊發表相關研究成果,亦參與相關研究計畫執行,並取得多項發明專利。研究室畢業成員大多服務在電信業者、網通大廠或相關法人機構及大專院校。碩士班畢業生需發表一篇會議論文。
實驗室名稱:
通訊信號處理實驗室
指導老師:張名先 教授
實驗室介紹:
CSP 實驗室 (Communication Signal Processing Laboratory) 主要研究方向為數位無線通訊系統之架構、傳輸與接收演算法、及相關之信號處理。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包含(1) 正交分頻多工 (OFDM) 與單載波 (Single-Carrier) 區塊傳輸系統之通道估計,頻域等化,盲蔽偵測,及子頻道間干擾自我消除演算法。(2)多輸出輸入 (MIMO) 系統之信號偵測。(3)合作式通訊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s),以及未來通訊系統的架構和相關之信號處理。畢業同學可對通訊方面有系統的概念和了解,有利於從事之後的工作,如通訊相關晶片的設計。歡迎碩博士生加入本實驗室研究團隊。
實驗室名稱:
無線通訊與網路實驗室
指導老師:張志文 教授
實驗室介紹:
無線通訊與網路實驗室由張志文老師於2006年八月創立,隸屬於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電腦與通訊工程所。主要致力於無線通訊系統之無線資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RRM)及跨層協定之最佳化處理(Cross-Layer Optimization)。近年來,我們針對3.5G及4G探討許多重要RRM議題以及先進之無線通訊系統,像是WCDMA、HSPA、MC-CDMA、OFDM及CR系統。至今,研究項目包含:

1. 對於4G、5G、小細胞系統及感知無線電資源分配管理。
2. 合作式網路效能評估及最佳化處理。
3. 實現賽局理論於無線通訊系統。
4. 適應性系統設計。
5. 無線通訊系統之跨層設計及最佳化處理。
實驗室名稱:
寬頻通訊與信號處理實驗室
指導老師:賴癸江 教授
實驗室介紹:
本實驗室 (Broadband Communications and Signal Processing Lab)主要的研究項目為數位通訊、無線通訊系統中實體層(physical layer)相關之訊號處理技術: 包含通訊系統(基頻通訊IC)中接收機/發射機所需之訊號處理演算法設計【例如:多重輸出入系統 (MIMO)、多載波系統 (OFDM, FBMC)、單載波系統、下世代(5G 或稱之 Beyond 4G)通訊系統等之訊號偵測、等化、通道估計、同步演算法設計】與感知無線電(Cognitive Radio)系統之分散式偵測。研究室畢業成員大多服務於IC設計公司、系統廠商、法人/政府機構。
實驗室名稱:
通訊技術實驗室
指導老師:陳榮杰 教授
實驗室介紹:
本實驗室成立於 2022 年,位於電機系館 9 樓 92912 室與 10 樓 92A33 室,由陳榮杰老師擔任主持人。我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無線通訊、訊號處理和最佳化應用。目前,我們的研究聚焦於下一代無線通訊系統設計,主要探討以下主題:
(1) 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通訊系統設計;
(2) 毫米波無線通訊系統設計;
(3) 智能反射面輔助的無線通訊系統設計;
(4) 前瞻新興收發技術的實體層設計。通訊技術實驗室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同學對無線通訊領域的學習興趣和研發能力,我們熱忱歡迎對我們研究主題感興趣的碩博士研究生以及大學部專題生加入我們的研究團隊!
實驗室名稱:
無線積體電路與系統實驗室(WICS)
指導老師:鄭光偉 教授
實驗室介紹:
無線積體電路與系統實驗室(Wireless Integrated Circuits & Systems Laboratory,WICS Lab)專注於低功耗之射頻(RF)/類比(Analog)與混合訊號(Mixed-Signal)積體電路研究與設計。
研究領域包含能源自主超低功耗無線收發機、無線電獵能技術(RF Energy Harvester)、射頻前端電路(RF Front-End)、與低功耗類比數位轉換器(ADC)。成員需掌握電路設計及通訊原理等背景知識,熟稔Cadence、ADS、MATLAB等專業軟體,培養獨立研究能力,最終畢業前完成晶片設計、下線與量測。本研究室畢業成員,目前大多在知名IC設計公司,擔任RF/類比電路研發工程師。
實驗室名稱:
通訊訊號處理與編碼設計實驗室
指導老師:陳昭羽 教授
實驗室介紹:
通訊訊號處理與編碼設計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分為三個主題。
1. 通訊序列設計與應用:擁有獨特數學特性的序列已被廣泛應用於通訊領域中解決各類問題,包括訊號同步、通道估測、功率控制等。本實驗室致力於設計各種特殊序列,並應用於通訊系統之中進一步提升系統效能。
2. 錯誤更正碼:錯誤更正碼用於通訊數據傳輸或儲存裝置,透過數學結構於傳輸數據中添加冗餘訊息來實現錯誤位元的偵測與更正,以提高數據傳輸的可靠性。本實驗室進行近代錯誤更正碼的研究,包含錯誤更正碼之建構與解碼演算法的開發。
3. 通訊基頻演算法:開發無線通訊系統之基頻演算法,包含同步過程、訊號偵測、通道估測等基頻訊號處理。
實驗室畢業成員大多服務於通訊IC設計公司、通訊系統廠、半導體產業等。歡迎碩博士生加入本實驗室研究團隊。
實驗室名稱:
無線通訊系統實驗室
指導老師:郭文光 副教授
實驗室介紹:
無線通訊技術對於人與事物的通訊方式有很大的影響力,透過使用一系列的高性能多媒體服務,未來的無線網路將允許人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與任何人進行通訊。
為了實現這個理想,研究人員有許多技術上的挑戰,像是硬體、軟體、通信實體層與鏈路設計、無線網路、分散式傳輸感測、通信和控制與跨層設計等等,此外還有硬體、軟體、實體層與網路間的設計必須同步滿足未來系統高性能的要求,為了達成此目標,本實驗室近年來專注於以下三大類研究領域包括(Wireless Networking)、(Information Theory)與(Digital Communications)。
實驗室名稱:
高光譜智慧運算實驗室
指導老師:林家祥 副教授
實驗室介紹:
高光譜智慧運算實驗室 (Intelligent Hyperspectral Computing Laboratory, IHCL) 重要研究方向包括:凸優化、深度學習、量子計算、量子AI、光學衛星影像處理、盲訊號處理、非監督機器學習、醫學影像處理、超穎材料設計等。近年研究成果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Nano Letters、IEEE Transactions系列頂尖期刊,歡迎具備優良「程式 and/or 數學」背景之學生(學碩博)、及未來想往學界發展的學者(研究助理、博士後),寄信至<chiahsiang.steven.lin@gmail.com>洽談合作機會。IHCL栽培之人才近年就業含聯發科/聯詠/高通/太空中心/助理教授(兩名),IHCL學生得獎含潘文淵獎/斐陶斐獎/國科會千里馬/未來科技獎。本主持人曾主持科技部「愛因斯坦培植計畫」、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 、國科會「2030跨世代新秀學者計畫」等重點計畫。